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他们在逃避什么?

2024年3月4日14:54:50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他们在逃避什么?已关闭评论

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他们在逃避什么?

 陈兴杰 菁城子 2023-09-27 08:10 

最近几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连年上涨。2018年76万,猛涨到去年125万人,超过60%。

同时期考研人数,从238万增长到457万,翻了一倍多。考研有近七成落榜者,如果选择重考,迎接他们是下一年更激烈的竞争。

其他考场也差不多。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招考人数大幅增加,报名人数同样在暴涨。年轻人毕业后无论冲到哪个考场,面临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不亚于高考。

连考连败者不断累积,变成了媒体挖掘故事的富矿。最近,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

一位就读石油工程的女生,觉得本专业工作看不到前途,而家庭对学历有崇拜,于是她连年考研、考公、考编,一考就是五年。

五年考试归于失败,这位女生不得不走上职场。她认识到新工作虽然辛苦,至少有可能性,“上岸”同学看似风光,日子其实没多好。

文章末尾,这位女生还是念念不忘,参加了今年9月的考试——没有柳暗花明,苦尽甘来,只要没考上,一切回到起点。真的让人沮丧。

当代很多全职考试族,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将来的不确定的优势。

以考研说,硕士学历在职场固然比本科有些优势,考虑到年龄因素,优势其实有限。考公考编族孜孜以求的铁饭碗,看起来很好,多数岗位职业路径狭窄,收入不高,而且难以跳槽。

考研、考公和考编之外,有规模庞大的“考师”群体。2022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者超过1100万人。很多人什么都考,不管是否喜欢,只为谋求一份看似体面和稳定的工作。

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年龄,躲进小楼书斋,悬梁刺股地做题备考,不创造价值,不学知识技能,甚至无法享受快乐——只是为了所谓的,将来工作稳定。

在我看来,这真是一场代价昂贵的人生豪赌。多数人注定失败,只是成为分母而不是分子。

在社交媒体和考试论坛,这种日子却是“励志”。很多人抱团取暖,旁人即便不同意,好像也难以指摘:每个人道路不同,选择无所谓高低吧?

职业考试族越来越多,和就业大环境相关,也和这种氛围相关。大学生一毕业就全职备考,在新世代年轻人那里,正在成为流行模式。

这种现象真的无可指摘,甚至是励志吗?我不这样认为。

职业考试族的前提是:不赚钱,靠供养。大学生毕业后,年龄普遍超过二十岁。他们无法自食其力,而是依赖父母。

虽说这种寄生和供养都是自愿,有些甚至是父母要求孩子考试,可是从社会学角度看,他们不属于成年人。

年轻人受更好的教育,摆脱父母荫庇,开创超越父母成就的事业——这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普遍现象。

依赖父母供养,迟迟无法断奶,将获取大额财富机会指向继承,把啃老寄生调侃为全职儿女。这种精神流行是一种堕落,根本不值得美化。

全职考试者表面追求稳定工作,实质是逃避市场竞争。从暂时被父母供养,到渴求体制供养。即使考上,他们并不真正创造价值,其收入源于税收,成为纳税人和企业的负担。

“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不是真的被困住。他们只想一考而就,摆脱市场竞争,从此高枕无忧。这样的人生选择,我不喜欢;考公考编成为流行竞赛,越来越多人沉迷其中,对全社会而言,肯定也不是好事。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反复考研考编,是一种无奈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不过此种选择不值得鼓励,而且要指出:对个人命运而言,这条悲壮苦情的征途,充满了巨大的风险。

为逃避市场竞争,愿意花这么大力气,与同龄人卷,值得吗?把这种动力与努力用到工作上,岂不是有意义得多?因此,反倒是另外一条道路,看似荆棘丛生,实际更靠谱。

这两年,很多年轻人“脱下长衫”,做无需学历背景的工作。放下高学历自尊,先养活自己,再徐图发展。相比沉迷考试的一族,这种务实精神值得尊重,也更可能收获美好人生。


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他们在逃避什么? (qq.com)

生成海报
困在考研考编里的年轻人,他们在逃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