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陈兴杰 人文经济学堂 2024年07月29日 19:17
作者:陈兴杰(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本文摘自作者新作《国家的贫困与繁荣》,欢迎选购收藏。)
日本经济问题,出在至关重要却不引人注意的货币政策上。
日本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我们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即使不喜欢这个国家,也必须要承认这样的事实:日本是一个社会富足、环境整洁的国家。
当然,这只是表象,日本并非人间天堂。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这一点可以从经济发展的速度看出来。二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一个创造过经济奇迹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勤奋的国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最近二三十年,经济发展居然停滞了,至今仍然没有什么起色。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然,很多人会说,如今的日本科技发达、工业强大等等。那些固然是事实,可日本经济不复三十年前之霸气,也是人所共知。曾以电子工业横行世界的日本人,没生产过一款有影响力的手机。在最需要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日本也落后了。日本发达的工业是上一代强盛的留存,当代科技产业乏善可陈,这可不是好兆头。
日本经济为何失去锐气呢?经济学家的解释是,过去二十几年,日本一直在实行错误的经济学政策。这个说法可能让很多人吃惊。二十多年来,日本一直奉行市场经济政策,没有闭锁国门,没有国有化倒退,说日本经济政策出问题,这从何谈起呢?首要问题,出在至关重要却不引人注意的货币政策上。日本一直是货币宽松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在落后国家,滥发钞票很容易引起崩溃式的恶性通胀;在发达国家,印钞同样不生产财富,只会让资源错配,从而产生内部危机。只要经济稍不景气,政府就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企图刺激增长,这差不多成了近三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国策。
2001年,日本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开启自由化经济改革,他不惜以政治生命为赌注,也要推进邮政民营化改革。在货币领域,小泉却是不折不扣的通胀派。他多次要求央行放开货币闸口。“抗通缩”的货币政策,实际就是要求通胀,它使得小泉的改革后继乏力。除了做出一些私营化改革,小泉并没有给疲软的日本经济带来太多活力。
安倍晋三执政十年,通胀政策得到强化,形成所谓的“安倍经济学”。黑田东彦长期担任日本央行的行长,他也是坚定的通胀派。安倍之后,这一政策得到贯彻。通胀的特点,就是让经济短期之内起色,把真正的问题往后延。此前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越往后拖越大。
也许有人会质疑: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的物价上涨并不明显,谈得上通货膨胀吗?
首先要明确:通胀不是以物价上涨来定义的。首要指标是货币供应量,这一点可以从日本央行的货币供应表看出来。货币供应量几乎每年都在上升,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是经典的通胀。
日本经济的货币池已经很庞大,要发动物价暴涨的大通胀,其实不太容易。这不妨碍日本政府长年累月不断地注水。日本国民非常勤奋,工业生产力也很强大,还有大量海外资产,这些都极大抵消了物价上涨趋势。通胀恶果没有因此减少,只是以更隐蔽的方式呈现。
日本曾是民间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财富节余支撑着民众进一步投资,然而今非昔比,现在日本的民间储蓄率已经非常低下,且大部分集中在老人手里,中年人并没有多少剩余财富。日本政府的负债率世界第一,这也使得减税变得非常困难。
日本国企很少,而大私企往往有国企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几次股市救市行动,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政府资金,逐渐成为很多企业的大股东。“救市救成大股东”,这种事情在日本很普遍,日本公共养老基金已成为四分之一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
日本大企业的年功序列制盛行,老人占据高位,新人难以进阶,公司用人成本很高,这和大企业的僵化有很大关系。大企业之所以能够大而不倒,通货膨胀是重要原因。深入日本大公司的资金脉,实际变成货币的流入渠道。通胀的受益者是大企业,它们有资金方面的优势,即使不需要勤奋和创新,也能形成市场壁垒,从而减少小企业的机会。
大企业失去活力,工资增长乏力,小企业又没什么机会,日本人必须以极端的勤奋来维持生活水平不降。物价上涨不甚明显,这又引发政府的通缩恐惧。政府持续、温和、有节奏地推动量化宽松政策,往市场灌注货币。这是一个讽刺性的悲剧。也许只有一次崩溃性的物价暴涨,才能引起日本政府反思。
老龄化严重,出生率极低,人口持续萎缩,这是如今日本社会的最大问题,有识之士都无法回避。但很少有人将这一局面和通胀联系在一起。政府包办国民养老,将养老基金作为通胀端口,这形成了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剥削。经济增长乏力,年轻人疲于奔命,老年生活又不用发愁,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可谁都知道,人口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资源,生育是一项重要的资本积累,当一个社会的生育率持续低下,未来很难看到希望。
通胀并不必然表现出物价上涨。在一些生产力强劲、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通胀催动物价上涨的势头往往被抵消。增加货币不能创造财富,只会制造灾难,这在落后国家那里很容易看到,可在发达国家那里,它的危害性却很难呈现。很多经济学家只看物价指标,还在说“日本通缩”的痴话。安倍经济学早已破产,日本政府的通胀迷梦还没有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