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只给少数人看 2024年08月07日 08:00
西塞罗刚发了一篇文章《霍比特人,会为土地兼并的事发愁吗?》,讲《指环王》中的霍比特人为什么没有土地兼并的。文中有个观点很正确: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往往伴随农民起义,但并不是土地兼并引发了农民起义,而是官府的苛暴引发的。
一
我认识一个人,他在不少方面是支持市场的,但是说到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他就觉得太危险了。
“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是大部分人对中国古代的印象。大多数人对此感到恐惧。田都被富人买走了,穷人没田种了,太惨了。
没有人进一步想想,富人买下几百亩田之后怎么办呢?
他们全家背起锄头,把这几百亩田种了吗?
当然不是!可想而知,他们仍然是雇农民种。
西塞罗引用清代官员李调元的亲身所见:很多农民主动把土地卖给有官身的人,“哪怕地主每年拿走我的一半收成,剩下的东西也足够我家过日子了,相对来说比作为自耕小农承受官府贪得无厌的胃口要强得多。”
也就是说,农民把产权卖给地主,地还是自己种,但负担不如面对官府那么重。
许多土地兼并,并不是因为地主太坏,而是因为官府太苛暴。官府苛暴,同时引发两种情况:一是土地兼并加剧,二是农民起义。由于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古代一些官员就得出结论,说土地兼并引发了农民起义,所以要“抑兼并”。
“抑兼并”有两个考虑:一是甩锅,“都是无良地主兼并土地逼反农民,并不是官府的错”;二是,禁止土地兼并可以方便官府继续横征暴敛。欺负官绅有难度,还是欺负小农户更得心应手。
二
以上说的是官府逼出来的土地兼并。
还有一种市场自发的土地兼并,清华大学教授龙登高对此有很好的研究。
龙登高教授说,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土地兼并”的程度是远远高出北方的,但江南经济却比北方经济发达得多,社会也稳定得多。原因何在?
因为,江南的土地产权分“田底权”和“田面权”。“田底权”就是所有权,“田面权”就是经营权。
很多地主虽然拥有大量的土地,但那只是“田底权”。你有土地,不等于你会经营。如果不会经营,庄稼歉收,你有土地也是赔的。于是,很多地主把“田面权”卖给别人去经营。
这“田面权”可以时间很长,几十年、上百年的都有,其实也是很稳定的产权。只要你购买了“田面权”,地主是不能干预你的经营的。你购买了“田面权”,也可以自己不种,出租给别人种。
同时,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农业企业家。一些善于经营农业的人,购买“田面权”,投入农具、耕牛等,雇佣农民耕种。有些人甚至都不购买“田面权”,他们租别人的“田面权”,再雇人耕种。如此,就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经营。有的农业企业家自己一亩田地都没有,却经营着几千亩田地。
小农户也怕风险。万一遇到一场天灾,小农户就惨了。所以,有的农民明明自己有田地,却把“田面权”卖给农业企业家,自己再受雇于农业企业家,替人家种田。
你看,农业企业家投入农具、耕牛等,资本和农民一结合,就有了就业。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
所以,由于市场化程度高,江南地区虽然表面看起来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但其实农业效率比北方高得多。
在北方,农业经营没有这么市场化。但由于农业经营的专业性、高风险性,许多官僚也是把土地承包给专业人士经营的。《红楼梦》里,贾珍家的黑山庄,就是承包给乌进孝经营的。
三
龙登高教授的研究非常重要。他的研究提示人们,要理解土地兼并问题的复杂性。但是,“土地兼并引发农民起义”的粗线条叙事,实在太深入人心了。而且,相信这个粗线条叙事的人,往往还觉得自己看透了历史,特别地深刻。
今天的农村,除了易种易收的地方,许多地方大量土地是荒废的,可谓有土地没就业。资本不去投入,地、人皆闲。如果理顺产权,资本去投入,地、人皆忙。如果再加上取消土地用途管制,中国经济增速重回10%以上没有问题。
我认识一个傻子。前几天,我跟他说,现在不少农村有土地没就业。这个傻子说:“就算土地闲着,那也让人心安。哪天想种就可以种。”对这样的傻子,我也是无语了。农业企业家下乡投资,地、人皆忙,农民多赚点钱,那难道不是更心安吗?更何况,中国经济增速也会大幅提高,那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啊。
龙登高教授说他把他的研究报告给过上面。他说这话的时间已经过去挺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