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完房产税发消费券,专家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2024年9月5日08:22:12征完房产税发消费券,专家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已关闭评论

征完房产税发消费券,专家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年09月04日 23:49 

#专家建议发消费券支持中低收入群体#】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与以往相比,未来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中低收入群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预期。相比现金补贴,使用具有有效期的消费券更能激发当期消费。他还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体量,能产生明显效果的消费刺激举措规模需要达到大金额。(注:万亿级别)#专家建议发消费券支持中低收入人群#(中国日报)

现在的法币世界,通胀是必然的,只有程度问题。伴随着这个灾难性的经济现象,专家们说起话来也“通胀”得厉害,嘴上就没有把门的,出手极为“阔绰”,随口一说基本都是万亿级的,说个几千万都不好意思,那似乎会显得自己太保守没有魄力。

这位张明专家建议的是,通过中央财政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经济,规模必须在1万亿以上。

算一下我印象中记得起来的、最近一段时期活跃在网上的专家们的呼吁,那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张明:消费券1万亿以上;

任泽平:鼓励生育,3万亿以上;组建大型住房银行拯救房地产,3万亿以上;

梁建章:鼓励生育,拿出GDP的2-5%,按去年GDP126万亿算,2.5-6.3万亿;

孟晓苏:对小产权房征收房产税,一年2万亿;老百姓要拿出1/3存款买房,我国居民存款现在是145万亿,那么就是48万亿。

其他人都不算了,其他方式例如任泽平心心念的大放水,也不算了。中国一年的税收是18万亿左右,就光算以上这些,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被这几位嚯嚯光了。

前脚孟晓苏征完房产税,后脚张明来发消费券了,专家们配合得真是天衣无缝。

张嘴就来的本事,可谓一流。让这几位穿越回去,亩产一万斤算个什么,水稻不亩产十万斤以上,你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关于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以提振经济的问题,是一个很基础的经济学常识问题。人们都好逸恶劳,要是国家能给发消费券,大众绝对兴高采烈。但一个社科院的专家,光讲虚幻的、昙花一现的好处,不讲它显而易见的、长远的危害,那就是鼠目寸光,就配不上专家的称号。

我们可以不问这些专家的动机,按照价值中立的经济学,对消费券刺激经济的后果,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1、道德风险

首先要问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税收。国家又不是天使,它又不能创造一分钱财富,它所有的财富,都源自对民众的强制征收。因此,这必然是一次再分配,即从一个人口袋里掏钱,给另一个人发消费券。

这是侵犯产权的行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一个正当的、无可辩驳的理由,强制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这就是剥削,领取消费券的人,是剥削者,纳税的人,是被剥削者。主张这种行为的人,就是剥削者的同谋和共犯。

它将戕害我们社会的道德基础。一个人可以不劳而获而心安理得,可以以法律之名劫掠他人的财富。它打击人们自愿的慈悲心——既然你已经以法律之名强制收走我的钱帮助你,我为什么还要做慈善?

领取消费券的人,自我奋斗的精神将减弱,成为依附于权力生存的寄生性存在,这会将他们禁锢在贫困的牢笼之中。由此,他们不但不会警惕权力的扩张,反倒成为权力扩张的积极支持者,因为那有利于自己。接受包养的人,没法谈自由和尊严,因为国家将以停止补贴相威胁而迫使他们就范,由此,他们成为奴颜婢膝地乞求福利的可怜虫。

当权力可以以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去“帮助”另一部分人的时候,其他人就会纷纷向权力靠拢,要求政府也“帮助”他们。社会将成为相互劫掠财富的丛林。由此就赋予了政府更大的权力,它就会掌控一切物资的分配大权,决定每个人的生活和生存。一个吞噬一切的超级利维坦就此形成,人人成为匍匐于它脚下的奴仆。

一个国家的溃败,就是从人人寻求福利,把政府当成奶娘开始的。阿根廷百年衰败之路,就是前车之鉴。

鉴于强制征敛、强制再分配有如此恶劣的道德风险,而专家张明又对中低收入群体富有道德同情心,我们强烈建议他用行动展示偏好:将自己的收入拿出来,并将他在北京价值千万的房产出售,来给西部地区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

凡是有道德诉求,但是却自己不花钱,想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实现自己的道德偏好的人,都是道德伪君子。

2、刺激消费,不能提振经济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专家,都信奉的是粗鄙的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不足”是经济衰退的原因。一个老农都明白的“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先有生产后有消费——一众专家就是不懂、或者装作不懂,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奇观。

经济问题的核心,从来是生产问题。生产创造财富,消费是在消耗财富。一个老农辛勤生产,产出了1000斤粮食,这是财富;他把这些粮食吃了,当然就没有财富了。吃粮食这种消费行为,只是他维持生存的手段。

这也说明,消费根本就不需要刺激,因为人都要消费,否则就活不成;人也都想消费多,这样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我要是钱多,难道我不知道开玛莎拉蒂更加拉风,还需要专家来刺激我?

制约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是生产能力。

一个人只有自己生产能力强大,创造出了能够满足别人需要的商品,他的消费能力才更加强大。你生产的商品,大家都喜欢,愿意给你付费,你才能用赚来的钱,去购买满足自己需求的其他东西,即消费。

生产能力更加强大的前提是要有储蓄。储蓄转化为资本,投资到具有较高生产力的迂回生产之中,才能提升产出。如果产出仅仅够自己消费,那就没有投资,就没有启动迂回生产、实现生产扩张的可能性。

假如一个社会不断地侵犯产权,让人们预期降低,那就会消耗资本。这时候,迂回生产程度就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意味着产出降低,工资下降,那么消费能力当然就下降了。如果资本毁灭到一定程度,企业就关门了,大家就失业了,就没有工资了,那就更没有消费能力了。

所以,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生产遭到了破坏。

那么办法当然应当是恢复和扩大生产。恢复生产的办法,就是积累储蓄,增加投资。但是你这个时候却一直要刺激消费,把储蓄都消费掉,那用什么增加投资呢?这不纯粹是南辕北辙吗?

老农都明白,不能把种子都吃光了;牧民也明白,不能把怀孕的母牛杀了;大家也都明白,要量入为出,不能吃干喝净有今天没明天,要留下积蓄为未来做准备。现在却有一大帮专家说,你们节俭是对的,但是对于全社会就是不对的,所以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你说这专家到底是蠢还是坏?

3、经济萧条期,消费下降是好事

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对未来预期变差,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增加现金持有,减少投资和消费。带来的结果就是,消费下降,物价下降。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经济必要的清算和调整过程。人为阻碍这个过程的发生,就会延长和加深萧条。

经济中“繁荣-萧条”的商业周期,并不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而是人为操控货币供应量、操纵利率的结果。中央银行扩张信贷、人为压低利率,激励企业家进行错误的投资,盲目延长生产结构。但是真实的储蓄并没有增加,只是钱增加了,物价上涨了,因此这些繁荣是人为制造的泡沫,当信贷缩减、利率上升,错误的投资就难以为继,泡沫破裂,萧条就会来临。

错误的生产必须得到清算。所谓产能过剩,正是错误的政策制造错误的生产的结果。不是人们不消费,而是由于错误的政策激励了生产者生产了一大堆消费者并不需要的东西。错误生产的企业,正确的命运就是倒闭;错误生产的商品,正确的命运就是价格下降大甩卖。

人们都不消费了,所以价格下降了。只有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成本不断下跌,企业家看到利润前景,才会启动新一轮的投资,开启经济复苏的进程;只有人们节衣缩食,减少消费,才能启动新的储蓄和资本积累进程,为投资提供支持。

如果这个时候,实行信贷扩张,那就是饮鸩止渴。它将使错误的生产继续,生产结构更加扭曲;如果这个时候实行价格管制,那么企业家看不到利润前景,就不敢启动新一轮投资;如果这时候刺激消费,就是在支持错误的生产,并且不断毁灭储蓄,经济就会持续低迷,复苏就遥遥无期。

4、消费券制造裙带集团,启动国有化进程,降低劳动生产率

消费券如果定向使用,例如发放电视机消费券、洗衣机消费券,那么将有利于电视机、洗衣机的生产商。以此类推。

董明珠为什么要让国家出台政策,搞家电的强制年检报废和以旧换新?因为格力就是生产家电的,这样做有利于她的企业。

国家向哪类商品发放消费券,就是在支持这类商品的生产企业。这时候,企业将不再想方设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向国家寻求税金的支持和帮助。拿下一帮官僚,显然比说服众口难调而喜怒无常的消费者要容易得多。

于是企业会纷纷向权力靠拢,希望将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纳入消费券的范围。他们会组成游说集团,影响政策的出台,让自己成为税金的受益者。这时候,私企就会向国家俯首称臣,变成依附于税金生存的实质性国企,只保留一个私企的名号。

国企将成为吞噬纳税人财富的吸血怪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和巨大的浪费,扭曲生产结构,降低社会总产出,最终降低所有人的福利水平。

由于消费券发放的目的,就是促进消费。国家的钱花起来总是不心疼,这时候,消费品行业的生产将扩张。而资源是有限的,将造成资本品行业的生产萎缩。也就是说,大家都生产直接消费品了,而不生产用来更好地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品了。这意味着生产结构的缩短和“扁平化”,即迂回生产程度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最终产出减少,所有人生活水平下降。

5、消费券将降低商品质量,减少人类福利满足

消费券是消化过剩产能的办法。前已述及,所谓的过剩产能,恰恰是因为错误的生产的结果。正因为生产错误,即偏离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才会成为一堆破烂。

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从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讲,是品质很差的商品。如果不是消费券,根本就无人问津。这种企业,如果不是消费券和国家补贴,根本就不可能存活。

我们都有生活阅历和经验,凡是政府提供补贴的商品,往往都是很烂很烂的、“低配”的商品。这降低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把生产性企业的财富征走,去补贴一个本来应当倒闭的企业,这就是在打击先进的生产,鼓励落后的生产,违背消费者的意志。由此,服务于消费者的优秀企业的资本减少了,错误生产的企业资本反而增加了,这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人人生活变差。

6、消费券无法表达消费者真实偏好

一个人真实的偏好,会通过付费行为得到真实的表达。愿意付费,就是真实偏好,不愿意付费,就说明那不是他的偏好。

价格机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消费者的真实偏好传导给生产者,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利用,让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但消费券的发放,就是在消灭价格信号。一台2000元的电视机,消费者不愿意买,但是给他发1000块的消费券,自己只用付1000,他愿意买了。然而更换电视机并不是他的最迫切需求,如果不是价格补贴,这1000元将被用于更加经济的用途,或者储蓄起来用于扩大再生产,让未来生活更好。

而且,由政府来决定对哪些商品发放消费券,总是武断的,它不会知道每个人究竟需要什么。电视机的消费火爆,必然是以减少其他满足为代价。

这几年经济低迷,所有人都希望经济尽快复苏起来。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经济低迷的原因,是前期信贷扩张、产权被侵犯、生产结构扭曲,即实行干预主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办事,才能启动复苏的进程,而不是南辕北辙地呼吁继续干预,那就只会让经济雪上加霜。

我们要观察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并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就看台面上的知识分子们都在说什么就知道了。因为知识分子就是观念的制造者和输出者,大众就是在他们输出的观念中选择。

1970-80年代,是哈耶克、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一众芝加哥学派知识分子,他们天天上媒体,在鼓吹自由市场、普及经济学原理、反对政府干预,由此深刻地影响了大众,创造了一个全球繁荣的时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大批知识分子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忠实信奉者,他们天天鼓吹的是怎么发福利、怎样搞免费、怎样扩张信贷、怎样加强政府干预。当知识阶层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又身居高位直接影响大众舆论和决策的时候,前方就是衰败的深渊。这就是观念斗争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征完房产税发消费券,专家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qq.com)

生成海报
征完房产税发消费券,专家们配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