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焦虑的根源

2024年9月13日09:13:34现代社会焦虑的根源已关闭评论

现代社会焦虑的根源

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文化、道德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经济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简而言之,通货膨胀使民众积攒的财富在无形中被掠走,市场遭到系统性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早得到投资的部门格外繁荣,它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判会造成错误投资,造成财富浪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通货膨胀的结果。

通货膨胀是系统性的破坏活动。这种破坏不限于经济,对社会、文化、道德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这种损害很难量化,不过我们可以用逻辑加以推导,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货膨胀是传统美德的杀手。首要原因是,它无情嘲讽了勤俭节约,鼓励无节制的负债。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资本品都源于对消费的节制。勤俭节约的观念把消费节余变成资本品,使之用于再生产,创造更多财富。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基于这一简单道理。无论哪种文明,传统美德都鼓励节俭和积累,鄙夷无节制的消费和负债。而在通货膨胀时代,这种美德受到挑战。法定货币的稀释将无情洗劫人们的财富积累。

有一则新闻:一个老人拿出几十年前的存折,里面只有几百元钱。放在30年前,这笔钱绝对算得上巨款,能养一家子人,现在只怕吃一顿大餐也不够。很多人耻笑老人“傻”,可他不偷不抢做错了什么呢?他的财富到哪里去了呢?他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我们该谴责的是通货膨胀制造者。

在通货膨胀时代,不直接从事生产性活动,只靠借债周转,我们往往就能发大财。因为法定利率低,只要我们能借到钱,通过辗转腾挪,将借期拖得足够长,通货膨胀就会帮我们把债务压力减轻。欠债越多,通货膨胀帮我们还得就越多,这是在变相赚钱。

一些房地产投资者为此总结:通货膨胀时代,不要害怕负债,债务乃是优良的资产包。无论你怎么看待这种财务观念,事实证明,这在通货膨胀时代是明智的说法。很多中产阶级深刻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宁愿背着债务过日子,也不愿财富被偷。

话说回来,长期负债,心灵总是不太舒展。这样的人多了,难免有倒霉者。2017年,深圳某公司一位名叫欧建新的程序员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42岁的生命。欧建新的自杀和他背负沉重的房贷有关。在巨大压力之下,职场倾轧、家庭问题、财务危机,不知道哪一根稻草就压垮了他。大城市里,这样看似成功其实身心俱疲的中产家庭,并不少见。

当代中产阶级大多举债在身,不敢改善生活,多生一个孩子也要小心翼翼。可以想见,通货膨胀带来的危机感,是生育率提升的大敌,这也是经常被忽略的。

通货膨胀之下,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赚钱辛苦,利润微薄;而获得金融牌照且高杠杆、负债经营的大企业,有低廉的资金成本,往往活得很滋润。通胀欺负贫弱,尤其是没有投资理财知识的老人。他们一般信奉勤俭节约、财务独立的观念。通胀狠狠地教训了他们,存款缩水让他们惊慌失措。为此,他们经常成为骗子下手的对象。

物价缓缓上涨,商家受迫于成本上涨,经常要上调产品售价。赚涨价的钱可比降价促销难受得多——上调售价意味着客户流失,还要承受客户怨气。一些商家采取“变相涨价”的形式应对。比如,减少商品分量,将原先售价产品下调等级,歧视顾客,等等,都是常见的做法。

美国家庭主妇经常抱怨,同一款饼干,同一种价格,奶油年年变少,商家还搞出各种镂空和图案,把分量越变越少。虽然她们抱怨商家狡猾,但商家也无奈。直接涨价太醒目,会让销售额急剧下跌,商家只好采取这种小把戏。商业社会原本是友好互利的,但通货膨胀毒化了商业氛围,让互利关系多了几分猜疑。与其抱怨世风浮薄、人心不古,我们还不如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通货膨胀之下,财富分配不依赖于市场服务,而是体制。对受剥夺者而言,愤懑不平总是难免的,仇恨随之而生。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是养老型社会,老人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他们身居高位,握有资产,日元通货膨胀的管道是养老金系统,日本全社会的养老保障非常好。与此同时,日本年轻人背负沉重压力。在现实困境面前,尊老敬老的美德被侵蚀了,日本社会经常爆发虐待老人甚至杀死老人的事件。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是无形的,对道德的腐化是慢性的,正因如此,温和通胀的后果常被忽略。现代社会,科技昌明,物质繁盛,人们却压力巨大。焦虑、不安和痛苦的情绪,笼罩着普通人的生活。多少人情冷漠,都源于安全感缺失。这些危害很难量化,但不宜低估。


选自陈兴杰所著图书:《国家的贫困与繁荣》,点击书名可查看或选购本书,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 南山书店 (cnyrjt.cn)

生成海报
现代社会焦虑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