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应当全面消除

  • 赤字,应当全面消除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最新

赤字,应当全面消除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年09月15日 22:49 

赤字,就是财政开支比税收收入大,通过举债筹集资金应付超额的开支。

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常识性答案:一切赤字,都应当被消除。不论是内债还是外债,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也不论数额的大小。

出现财政赤字,首先证明的就是没有遵守量入为出的财政纪律。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不过是一个人类生存常识。

有人说,那每个人生活中,不是也在举债吗?

没错,企业和个人会基于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期去举债,用未来的财产来偿还,这实际上是押注未来。但举债必然有代价,代价必然由自己来承受,那就是影响自己的未来满足,限制了未来的投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企业和个人举债,当然也并不是自己想借到就能借到的,它取决于自己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双方达成自愿的合意,借贷合约才能成立,自己要用自己的财产承担偿还不起而破产的风险,对方要承担可能无法偿还的风险。这决定了,个人的举债是适度的,是以产权原则和未来偿还能力为基础的。

但是国家举债就与此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国家不是产权的适格主体,能够拥有产权的必定是个人。

其次,举债时,以国家信用和未来的税收做担保,偿还时,以对未来的强制征税来实现,不论你愿不愿意,都要承担这些债务。其中没有自愿成分。

再次,“国家”不用承担代价,代价由全体国民支付,是“外部化”的。那么与个人会想方设法不断地减少和消灭债务不同,国债必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最后,这当然就意味着每个人未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必然要通过强制征税的方式去偿还债务,持久性地降低每个人的未来生活水平。

美国现在的国债规模是35万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记着,美国政府不生产一分钱财富,它反倒是一个财富的消耗机构,这些债务最终要通过征收每个人财富的方式予以偿还。这就意味着,现在每个美国人头上背负了11万美元债务。一个美国娃刚一出生,就欠了“自己”11万,要通过缴税的方式用一生去偿还。他已经不是生而自由,而是生而为奴。

美国政府在举债,但是拜登也好,川普也罢,他们并不偿还,而是强迫美国人民来偿还。美国人自己并没有举债,然而结局却是,他们欠了一大笔钱,而且说这是他们对自己的欠账,这很荒唐。

美国国会有一个非常流氓的条款,说要控制债务规模的上限。但是实际操作是,当债务突破上限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国会立法的方式不断调整债务上限。所以这与其说是在控制债务上限,不如说是国会为美国政府无节制的扩大举债背书。那就意味着,债务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代人还不完,那就让下一代人继续还。

伴随着巨额的债务,就是巨额的利息。2023年美国军费开支为9160万美元,占GDP的比重是3.45%,占全球军费开支的37%。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这意味着每年把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财富放炮弹了。但是美国的国债利息,已经达到1万亿,比军费还高,这照样要靠每个美国人纳税来偿还,一个人一年要纳税偿还的国债利息,又是3000多美元。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无节制地举债下存续下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债务越大,对未来的征税就越严重;对未来的征税越严重,就越是毁灭经济,所以就越征不上来税,还不了债,债务进一步扩大。

最终当然就是崩溃。一切危机的诱因,都是财政危机。

阿根廷走过的道路,就是前车之鉴。米莱上台后,之所以把财政平衡作为首要的考量,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财政平衡,需要不断向未来征税,那么减税就不可能。减税不可能,就意味着对经济的破坏无法停止,繁荣就不可能到来。国内生产能力下降,没有出口,同时财政不健康,外债还不了无法融资,就意味着阿根廷变成了一座经济孤岛。那么阿根廷就必然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永远哭泣不止。

寅吃卯粮,加重未来税收,会将一国推向毁灭。国家不会破产,能破产的总是每个人。所以国债的终极结果就是每个人负担过重而破产,陷入赤贫之中。

以上,都很好理解,都是常识性的。之所以好多人忘记了,只是因为,有些人一遇到“国家”这个名词以后,就马上没有常识了。

但国债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1、国债扩张国家权力,启动国有化进程。

衡量一国权力大小的一项关键指标,就是开支规模。因为开支代表着它从市场上拿走了多少资源,代表了国家对生产要素的占有。一句话,开支代表了国有化的程度。

一国开支总规模,并不能光拿税收开支来衡量,而是开支=税收+赤字。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减税不减支,就是骗傻子”的含义。特朗普说,小费不征税、加班费不征税、所得税税率下调,这都没问题。一切减税政策我们都支持,因为这就是减少了征掠,让产权更趋向完整。但是且慢,如果他一方面减税,但是由于开支规模很大,根本无法应付支出,所以就赤字财政,那这种减税就是虚假的,因为赤字照样是税收,赤字规模大于减税规模,那么实际上就不是减税,而是加税。

保持预算平衡的办法,不是扩大税收和赤字,而是减少开支。

债务是怎么扩张的?是因为民众总是要求不切实际的福利,产业总想寻求国家的保护和帮助,要通过各种大型建设来让人们崇拜,等等。总之就是各种干预主义政策的结果。这些都要大量花钱,税收根本就入不敷出,所以就举债了。

国家不生产财富,要想照顾一部分人,就必须通过伤害另一部分人的手段来达成目标,因此举债、税收、赤字,必然意味着再分配。

所以要想国家照顾自己,就必须授予国家掌控更多的资源、征收更多的税收、并且分配资源和税收的大权,否则它做不到。

而要想实现宏伟、高尚的目标,就意味着将资源调用到国家的优先目标上,然而资源是稀缺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逻辑上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国有化,主宰一切、掌管一切、控制一切。

所以,要想建设一个“有限政府”,必须切断其收入来源,并严格控制其开支规模。有多少收入,就只能开支多少,并且不断压缩开支,绝不能赤字。

有些专家说,债务规模不大,风险可控。这说的不是人话。风险可控,“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可以对未来不断征税,而不至于引发巨大社会动荡。然而他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也不可能知道未来什么是可控的。

这是法国财政大臣科尔贝尔式的“拔最多鹅毛,听最少鹅叫”的专制扩张主义、重商主义无赖宣言。他从来没有问过大众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税收最大化?

2、国债巩固权力同盟。

作为开支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本来就会通过补贴、福利等方式让海量的人群成为不事生产、只索求不正当利益的税金的净消费者,依附于国家而生存的寄生虫,他们会成为权力的同盟军。这是收买人心、争取选票的办法。

然而国债本身,就开辟了一个“稳定化”的新路径。投资国债成为一个新的致富门路,可以让一部分人免受市场法则的支配,他将与国家同进退,成为权力的忠实支持者和崇拜者。再也没有比米塞斯的论述更加雄辩而深邃的了——

它开辟了一个途径,让人们不必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承担风险以赚取财富和所得。凡是把资金投之于政府所发行的债票的人,就可不受市场法则和消费者的支配。他再也不必把资金投在最能满足消费者欲望的途径。在竞争的市场中,损失是给无效率者的惩罚,他再也不遭受这种危险了;永恒的国庇护了他,保证他来自资金的享受安稳可靠。此后,他的所得再也不是来自消费者的欲望得以满足的过程,而是来自国的强制机构所征收的税款。他再不是他的国人的服务者,不受制于国人消费者的主权;他是统治人民而向人民征课的这个政府的合伙人。

银行最爱购买的,就是国债。银行,从来是最大最忠实的“合伙人”。

3、国债诱惑储蓄,减少投资。

推动经济进步的,并没有凯恩斯主义的“三驾马车”,而只有“一驾马车”,那就是投资。一切投资,都来自于储蓄。

与税收是从已经生产的财富中强行拿走一部分不同,国债是直接将人们的储蓄诱惑走。因为国家总是能够支付比个人更多的、高于市场利率的利息,并且这部分收益总是很“稳定”。

由此,国债造成的危害比税收还要大。因为国债就是还没等财富生产呢,就直接从根子上把储蓄拿走了,连投资都不会有了,根本就生产不出来财富了。

4、国债扭曲生产结构,制造经济危机。

国债偿还,要么债务展期,借新还旧,要么就是债务货币化。

债务货币化,就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购买国债。

怎么购买国债呢?无中生有。

省去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央行写一串数字,记到财政部的户头上,它就有钱了,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切东西了。

这个过程将增加准备金,在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下,将引发信贷扩张,造成“坎蒂隆效应”,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化,带来再分配;同时,将造成生产结构的扭曲,资源将被用于满足国家偏好的领域中,用于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资源变少。真实的储蓄并没有增多,钞票变多了,企业家错误地扩大投资,延长生产结构,远离消费端的资本品生产发生错误扩张,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储蓄支撑,最终将难以为继,结果就是泡沫破裂、经济危机。

通胀是一种隐秘的税收,隐藏真实的成本,打造“福利+战争型”国家,导致全盘国有化和全面毁灭性战争。

(可参见:发国债的经济学含义通胀之恶,罄竹难书

综上,我们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繁荣进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必须坚守财政纪律,量入为出。如果已经发生赤字,不论数量大小,都不应当通过增税,而是应当通过缩减开支的方式实现预算平衡,否则,就可能掉入所谓的“拉美陷阱”之中。


赤字,应当全面消除 (qq.com)

赤字,应当全面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