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奥派经济学 2024年10月15日 23:58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了,本文用几个问答来简单介绍下,奥派视角下怎么看他们的观点。
一、今年经济学奖给了谁?
这次一共给了三个人,都是来自MIT的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还有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
二、获奖理由是什么?
诺奖委员会写的是,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原文是:
for studies of how institutions are formed and affect prosperity.
进一步的解释是:他们对影响国家长期经济繁荣的因素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揭示了制度在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制度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民主和包容性制度对经济繁荣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支持这些制度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三、怎么能快速获知他们的主要观点?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经常合作写文章出版书籍,他们的书国内引进过一本,《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根源》,主要观点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
这本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目测可能会火一阵。
京东自营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
四、他们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
简单来说,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性的、历史性的,也就是在不断地考察历史中总结规律,发现国家繁荣和失败的原因。
比如书中第一组图片便是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线两边的对比,一边繁荣一边落后,对比非常明显。
边境线所在的位置名叫诺加利斯,只不过一边属于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而另一边则属于墨西哥的索诺拉州。
而这两个诺加利斯,其实原本是一个,拥有相同的地理、气候、人种、文化和风俗习惯。
只不过1853年美墨战争之后,美国把国境线延伸到了这里。
结果170多年后,两边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面貌。
美国的发达自然不必多说,墨西哥这边的大多数居民都没有受过教育,孩子普遍辍学,婴儿死亡率很高,犯罪率也很高,公共设施和法律环境都很差。
一条界线两个世界,却铸成了文明的差距,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而这两张照片也是书中第一章的背景,也垫定了整本书的研究方法论。
他们的论证方式是历史性的、归纳性的,他们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的跨时空中寻找这种对比性的证据。
他们在历史的制度变迁中寻找答案,政治制度影响经济制度,进而影响人们最终的经济生活水平。
五、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两位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国家发展的失败,不是因为国家人种的劣等,不是因为国家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差,也不是因为国民性与文化问题,甚至都不是因为领导人短视或政策的失误,而是缘于其失败的制度,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制度不具备足够的包容性,无法给全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激励,无法在推动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发展成果在全社会的共享。
他们找了很多论据,来支撑他们的立论。
比如自从工业革命之后,除了少数几个石油国家,现在都很落后。而那少数几个中东石油国家,以及过去几十年因为石油资源而实现财富增长的国家,也随着石油价格的下滑,经济开始出现大规模衰退。典型的委内瑞拉,从富变穷也就几十年的事。
同样的还有阿根廷,20世纪初曾经一度繁荣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很快又衰落,成了贫穷落后的代表。人种民族没有变、地理环境没有变,唯一变化的就只有政治经济制度。
还有一个现象,全球很多曾经被殖民过的国家,今天也大不一样。被英国殖民过的地方,今天发展的都还不错,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
而被西班牙殖民过的地方,今天却都很一般甚至是很差,比如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菲律宾等等,而西班牙自己的经济也不太行。
这背后,也与英国和西班牙的制度与治理模式有关。
做了很多这种对比后,他们的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经济与政治制度是否具备足够的包容性。一个国家一直贫穷或者能够走向富裕,是因为它们建立了不同质量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而制度质量是高还是低,关键看制度是否能够包容社会中更高比例人口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对于其中核心的“包容性制度”这个概念,可以细分为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产权。在一个包容性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下,少数人的政治权力受到制度化的约束,就可以防止因少数精英任意掠夺大众,而带来全社会产权保护不力,投资与创新不足的局面。
第二,关于垄断。实行包容性制度有助于预防特定行业形成受国家权力支持的行政垄断,这将促进产业的革新和技术的创新,同时激励社会各阶层产生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第三,关于政府责任。在一个包容性的政治制度下,政府会更多地从富人那里征税,并向全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加大对普通民众教育与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为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提供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人力资本。
六、奥地利学派怎么看上述观点?
首先在方法论上,奥派使用的推理演绎法,不同于实证方法。
两者相差很大,但今天很多大学教科书和教书的大概率不会教奥派,也没有奥派教师。
实证方法论用来作为史料,增强对历史的理解还是有作用的。
所以在方法论上,我个人感觉倒是没有必要完全否定实证方法论,只是其缺陷很明显,很容易以偏概全。
另外关于他们的结论,总体感觉还可以,但细看有问题。
前两点关于产权和垄断还好,但第三点是断然不能同意的,而且第三点恐怕恰恰是会形成对前面两点的制约,适得其反。
因为财富创造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激励个人和企业去创新、投资和承担风险。
名义上是对富人的加税,实际上很可能变成对中产或者所有人的加税,而高税率则会进一步抑制创新和投资,从而对财富的创造和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在逻辑上,教育和医疗,虽然在很多国家都被认为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究其本质,它们和市场上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并没有根本性区别,也不是经济学定义上的公共品。
教育医疗由政府来提供,最终会因为缺乏市场激励而导致效率低下,过度干预也会导致扭曲的资源配置。
其实这点和书中其他案例的分析一样,只不过受限于他们历史总结性的、归纳分析方法的局限,他们把教育和医疗问题做了特殊化处理,认为只要从富人那里多征税,就可以把这些事做好。
当然,这也是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以前写过很多文章分析这个问题。
另外,“包容性的政治制度”这个概念本身很模糊,不够清晰。
真正的包容性恐怕不是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保护产权和自由贸易来实现的。
假如现在需要向一个完全不懂经济学的“小白”,来解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的问题,解释历史上那些曾经的繁荣和衰败背后的原因,用“包容性制度”来解释,恐怕不如“保护产权自由贸易”来得更简洁、更有力。
大体就这样,当然还有些关于民主的话题,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如果单纯看理论剖析力的话,别看米塞斯没获诺奖,这几位都不是米塞斯的对手。
想要获得高于他们的分析能力,老老实实读奥派,读米塞斯、罗斯巴德、霍普、德索托、萨勒诺,这些人都比他们能打。
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