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谬误:文学巨匠,经济学文盲

  • 蒙田谬误:文学巨匠,经济学文盲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最新

蒙田谬误:文学巨匠,经济学文盲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年11月25日 23:55 

蒙田,就是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巨匠,中国读者很熟悉他,“蒙田随笔”流传甚广。

这个人是一个哲学上的怀疑论者,认为“没有什么是绝对真理”,他认为这是自由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认为狂热坚持真理、坚信真理确凿无疑的人,会践踏别人的权利。

这是非常熟悉的配方。我们认为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的经济学定理是亘古不变的,但别人信与不信,践行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他自己的事,自己承担代价即可,对别人的自由我们从不干涉,却经常遭受这样的攻击。

但是他这样说明显是逻辑上不及格。“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是不是绝对真理?如果他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那就自相矛盾了;如果做出否定回答,那么“没有绝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他就自我否定了。

认为怀疑论是自由的基础,更是站不住脚。恰恰是怀疑论者没有防范攻击、捍卫他或其他人自由的基础。既然没有真理,别人攻击的时候你怎么能说他是错的呢?受害者怎么能自卫呢?

另外,怀疑论者不能发现任何有关权力或社会组织的规则,会带着无限的叹息屈服于当下的暴政或者习惯。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什么能说和能做的。

难怪蒙田的政治忠告是:每个人有责任服从现存秩序,绝不反抗占优势的政府,坚持不懈地忍耐。他热情接受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概念,在政府运转过程中,合法的恶行是必须的,欺骗是必须的。这种恶行将我们社会团结在一起。

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一切都是怀疑状态,不能用理性去发现真理,也不能用理性去指导,那么人就只能退回到现状、习俗和传统中。蒙田变成了一个国家万能论者和一个拙劣的保守主义者。

所有怀疑论者都是对人类理性的反叛,是思维水平非常低下的人。这种人不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发现规律性,进而有目的地行动和组织一个和平合作的社会,一切都是“自发秩序”、“古老的习俗”,都是“演化”的,演化到哪儿是哪儿,人就像无根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而且依我个人之见,指望这些人逻辑一致和诚实,是一种奢望。因为他们的怀疑,仅限于当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所谓的怀疑,只不过是否定别人的一种万能借口。不论你说什么,他不是运用逻辑去反驳,而是说一句“没有绝对真理”,就自行宣布胜利。

而当他们认定某事为真的时候,他的怀疑论就不作数了。

比如蒙田,他说:“一人之所得,必是另一人之所失”。这个时候,他斩钉截铁,怀疑论就消失了。神奇的很。

“一人之所得,必是另一人之所失”,这就是“蒙田教条”,或称“蒙田谬误”。这是重商主义的精髓——以商人的眼光看世界,货物卖出是好的,买进是不好的;扩展到国家领域,那就是出口是好的,进口是不好的。一切要为“国家利益”服务。为此,不惜把他国变穷,不惜采取各种补贴和贸易战,不惜去军事占领殖民。(重商主义:为专制统治服务的经济学

米塞斯讽刺拿破仑三世,在古典经济学家以雄辩的逻辑和事实证明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自由贸易理论后,这个完全不学无术的君主写道:“一个国家输出的货物数量,总是与需要维护该国的光荣与尊严时能对敌人发射多少炮弹成正比。”

这是个疯子!

蒙田和拿破仑三世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野蛮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故意无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由交换不是零和博弈,必然有利于双方,否则交换就不会发生。

在一个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上,利益是和谐的,而不是相互冲突的。交换是双赢的,不是一方所得另一方必然所失。

自由交换,就是“帕累托改进”。

甲乙二人之所以发生交换行为,根本原因在于甲对自己将要交换出去的财产的主观评价低于乙,而乙恰好相反,这时候交换才会发生。

甲有两个苹果,乙有三个梨,甲用一个苹果交换乙两个梨,乙同意。是因为甲对一个苹果的评值低于两个梨;而乙认为两个梨的价值低于一个苹果。所以他们之间交换了。这时候,由于对对方手中的财货的评值高,交换后双方的财富价值都得到了提升。他们都既有苹果吃也有梨吃了。

没有等价交换。如果是“等价”的,还有什么交换的必要呢?

更没有一方之所得,就是另一方之所失。你去找医生看病,花了200块。首先应当清楚,你得病很痛苦,不是医生造成的;你去看医生,不是医生用枪逼着你去的;医生获得了200块收益,但你同时减轻了痛苦,重新得到了健康。你们之间的交换是双赢的。

即便是亏本卖,只要是自愿交换,仍然不是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而同样是双赢的交换。一家企业的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青睐,为了实现出清、资金回流,会以低于成本价赔钱销售,这对他来说就是处境的改善,因为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他的损失。如果他不是这样认为的,那交易就不会发生。

拓展到商业领域,利润来自于哪里呢?

来自于对未来做出的正确判断。那些成功地预测了未来,组织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供给、并随着市场的变动不断调整的人,获得了利润。

消费者对他的产品十分热衷,竞相购买,甚至超出了企业家的预期,这时候消费者付出的价格超过了他当初投入的成本,于是利润产生。

消费者为什么竞相购买呢?因为消费者认为付出金钱交换他的产品,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消除自己的不适,满足了自己的迫切需求。

所以企业家与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双赢。企业家赢得利润的过程,就是造福消费者的过程。

相反,那些亏损的企业,为什么会亏损呢?

不是因为别人盈利了,所以他亏损了。而是因为他缺乏企业家远见和判断力,消费者认为他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自己的迫切需求,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所以不愿意给他付费,由此,价格无法覆盖他当初投入的成本,所以亏损了。

一个亏损的企业,就是根本没有造福消费者的企业,反倒是在浪费稀缺资源。

盈利的事业才是造福消费者的事业。一个进步经济,就是人均占有资本量节节攀升的经济,就是利润总额大于亏损总额、“资本家储蓄”不断增加的经济。如果一个经济体,大家都在亏损,那就会将资本消耗殆尽,所有人就会变穷。

到国际贸易领域,道理也是一模一样的。

中国企业将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销售给美国人,在美国海关的统计报表上,这是进口、是入超,但是这对于具体的中国人和美国人,是双方处境的改善。中国人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美元,美国人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工业品,双方都得到了改善。

没有国家间的交换,能交换的总是个人。交换没有国界。中国人将产品卖给美国人,与广东人将产品卖给东北人,没有区别。

打击进口,鼓励出口的贸易战和各种出口产业补贴政策,是压力集团催生的政策,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己落后的产能免受竞争,就是用本国消费者的金钱补贴本国落后的裙带产业集团,并且抬高价格收割本国消费者。

这种做法是对双方产权的侵犯,就是宣布自愿的、双赢的交换行为为非法。它必定降低双方的满足。

它将消灭比较优势,使不利的生产条件得到利用,有利的生产条件被弃置,最终降低生产供给,所有人的福利受损。

同时它也不利于本国的竞争力,因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经不起任何大风大浪。一个受到保护的产业,正确的命运就是破产,否则将成为吞噬纳税人财富、毁灭资本的无底洞。而且,它也不利于本国的其他产业,因为进口价格高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边际企业将破产倒闭。

海关统计中的出超入超,是非常荒唐的数据,据此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是荒唐的政策。当一国入超,只不过是大多数人将金钱付给外国生产者,交换回了满足他们迫切需求的产品,那些钱,总是这些消费者自愿付出去的,不是对方抢走的。由于要保证出超,所以就禁绝外国商品输入,才真正是本国消费者的损失。海关,是一个阻碍自由交换的反社会组织。

我们从上述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出,“蒙田谬误”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当政府征税的时候,就是一方之所得,另一方之所失;

当抢劫犯和盗贼夺走属于你的财产的时候,就是他们之所得就是你之所失;

当扩张信用媒介的时候,就是靠近货币发行源头的人受益,以远离货币扩张源头的人受损为代价;

当干预自由交换的时候,“蒙田教条”也是对的。不准两人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受损;设置准入限制,只准有些人做某事,不准另一部分人做某事,那么这时候权力可以寻租了,公务员和取得特许权的人受益了,无法取得特许权的人和消费者受损了;进行价格管制,销售方受损了,购买方受益了;设置最低工资和各种劳动保护政策,一部分劳动者受益了,用人单位和另一部分劳动者受损了。

当然,这些受益,也都是暂时的。长远看,干预主义对所有人都不利。因为所有干预,都在妨碍自由交换,影响福利增进,都将提高全社会时间偏好,毁灭资本积累,最终使所有人变穷。

从自由交换有利于双方福利增进,就可以直接推导出,任何对自由交换的干预,都将减损消费者的福利。所以,热爱自由、热爱人类的人,都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经济干预,将“蒙田谬误”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蒙田谬误:文学巨匠,经济学文盲

蒙田谬误:文学巨匠,经济学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