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养殖场,并不值得同情

  • 多数养殖场,并不值得同情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最新

多数养殖场,并不值得同情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年12月29日 12:28 

有些人基于朴素的情感,同情养牛的农户。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请注意,多数养殖场,并不值得同情。

我在昨天的文章《老百姓的“牛肉自由”,被畜牧协会毁了》中写道:

能繁母牛补贴,每头母牛300元;标准化养殖补贴,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单场补贴上限达2000万;对建设圈舍、粪污池等设施改扩建,按照新增投资额15%予以财政补贴;饲料草补贴,每吨不高于60元。在金融政策方面,对养殖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投资予以贴息优惠;扩大土地使用权、肉牛、奶牛活体抵押贷款;另外,还有动物防疫补贴、财政奖补政策、政策性保险、政府提供的培训指导,等等,名目繁多,全方位照顾。

正是这些补贴政策,让一个毫无比较优势的产业错误地扩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补贴,这个行业本来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就不会形成现在这样庞大的压力集团,并催生出贸易保护的政策。

当今世界关税和贸易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干预政策的失败,让错误的投资得以延续,低效的生产得以维持,各种补贴政策继续实施,让民众看不到干预主义的危害。如果开放自由贸易,这些干预政策就立即土崩瓦解,民众将立即识破一切谎言。

也就是说,中国出现大量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不是市场自发成长起来的,并不是消费者真的对中国牛肉有如此大的需求,而就是财政补贴和信贷扩张政策催生的虚假繁荣和错误投资。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它是干预主义的结果,从来不是市场经济造成的。

这些财政补贴和信贷扩张政策,也正是中国畜牧业协会这种行会组织、压力集团主导政策的结果。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养牛专业合作社,是拿着纳税人补贴的特权阶层,他们是货币信贷扩张中处在货币水龙头前端的人,他们窃取了民众的财富。这些人,是政府的宠儿,是高级种姓。

还有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就是骗补、骗信贷。有基本生活常识的人,都懂得。

这跟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不断给农业产业集团发补贴、给予信贷支持没有两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农业产业集团为了拿补贴和信贷资金,不断进行扩张,因为生产更多,补贴就拿的更多。为了维护高价,罗斯福又烧掉了600万头猪、1000万吨棉花,以减少供给。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一边倒牛奶,一边是饥肠辘辘领救济的民众。

跟房地产行业也没有两样。房地产行业就是处在“坎蒂隆效应”中货币源头的行业,他们拿到新增信贷资金后,盲目扩张,制造大量经济泡沫,威胁到了金融安全。当利率回调,信贷收缩,这些房地产项目将因为没有真实储蓄的支持,在物质上变得不可能,因此发生烂尾和破产倒闭。这是经济的自然清算过程。

跟国有企业,也没有两样。在纳税人不断的输血下,这些国企提供着最差的产品,收取最高的价格,安排最多的七大姑八大姨,不断消耗国民的财富。有朝一日,国企改革来临,不过是让他们自食其力,接受消费者检验了,他们就开始哀嚎,想要让自己的特权得以持续。由于真实利益受损,人多势众,容易抱团,形成了强大舆论声势,逼的刘欢都要出来唱一首《从头再来》。

矫情什么!广大自食其力的市场主体,当遇到他人的强有力竞争时,他们要么想着改善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要么承受破产倒闭的后果,然后擦干眼泪重起炉灶重新出发,难道都去找政府撒娇去?

市场经济不保护既得利益,所有利益都必须是服务消费者的结果,没有人可以享有永不倒闭的特权。

市场上天天都有倒闭的企业和个体户,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判断错误自负其责,这正是消费者选择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让稀缺资源实现了有效配置,让消费者需求得到了满足。如果没有盈亏机制的约束,都靠着补贴和信贷生存,所有企业都变成了国企,消费者就失去主权,变成匍匐于权力脚下的奴仆。

所以,同情这种拿着纳税人补贴、利用货币信贷分配他人财富的人,为什么不同情权利和利益受损的消费者?他们享受特权、收割消费者的时候,可曾有过一丝对消费者的同情?一个国企从业者,享受了一辈子特权,他需要你这样一个平民百姓去同情?

这些特权阶层,面对自由贸易而倒闭,才是正确的。对于纳税人来说,这至少是一种止损,再也不用拿钱去补贴他们了,生产结构恢复正常了,那些被他们占用的稀缺要素,将释放出来,被用在更能满足消费者迫切需求的领域之中。

一个行业没有比较优势,正确的办法从来不是保障什么什么安全,而是进口。民众从来没有愚蠢到自己去生产皮鞋,保障自己的皮鞋安全,而是通过服务于消费者换来金钱,用金钱去换取皮鞋穿。这就是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它比自给自足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进而造福所有民众。

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谁家便宜就买谁的,这不过是一个人类生存常识。

甘肃人就不应当去种水稻,而是生产别的东西,去换取东北人的大米。在甘肃种水稻,是毁灭资本的无效生产和愚蠢行径。深圳更不应该划出耕地红线,去保障深圳人的粮食安全,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深圳这方宝地,就是应该生产工业制成品和高科技产品,何愁换不来粮食吃?

贸易没有国界。因此同理,瑞士人吃粮食的最好办法是生产手表,而不是在阿尔卑斯山种粮;美国西部大平原农民获得洗衣机的办法,不是自己生产洗衣机,而是把粮食卖给中国人,换取中国人生产的洗衣机。

中国相对于阿根廷巴西,不适合养牛,这是客观自然条件,以及国内干预政策的结果。那么正确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其他商品出口——出口是进口的支付手段——去换阿根廷和巴西的牛肉。

消灭比较优势,反对自由贸易,导致的就是自给自足,贫穷落后。在一个不利的条件下生产,是消耗资本的愚蠢行径,将使所有人变穷。


多数养殖场,并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