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古老板 2025年01月04日 10:44
第一篇,我讲了一个现象,中国制造业是分工程度高,集中化程度高,第二篇,我讲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三个生产要素的解放,第三篇,我讲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之二是地方分权;
今天来讲第三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得感谢欧美社民主义。
什么叫社民主义?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白左。
不过,很多人对白左有错误的理解,他们以为白左仅仅是圣母心,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欧美社民主义本质,是一套限制生产扩张的制度。
他收取企业的高税收,减少企业的积累,强制要求企业给予员工各种福利,对企业与劳工之间的交易进行各种强制干预。
这种制度,显然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企业会逃离该地。
因此,在欧洲社民主义扩张时,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产业转移浪潮。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转移到东亚,为什么会转移到中国?
有人说是劳动力便宜,但是,印度劳动力不便宜吗?非洲劳动力不便宜吗?前东欧国家劳动力也便宜啊,还有南美呢,中亚呢,这个世界上穷人多的是。
同时,南美和非洲都有着更好的产业转移基础。
第一就是语言基础,南美基本上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英语也非常普及,可以说没有语言障碍,南欧的产业转移到南美,可以说,语言文化都是相通的,南美大部分人本来就是欧洲人的后代。
非洲的语言基础也很好,很多非洲国家曾经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英语法语往往是当地的主要语言。
第二,当地的文化也是相通的,比如宗教是相通的,天主教,基督教在非洲有庞大的市场。而南美,是天主教的天下。
非洲的精英们,去留学也基本上去他们前殖民地的母国留学,甚至非洲当地的执政者,大多是欧美的留学生。
第三,就是交通距离很近,转移起来也是无比方便的。
南美就在美洲,如果制造业转移到南美,从美洲东部海岸运到美国,仅仅四五千公里,而从东亚运到美国的距离,要将近两万公里,基本上半个地球的距离,是离美洲最远的地方了。
而非洲运到欧洲就距离更近了,距离最近的地方,仅需要穿过地中海就可以到达了,最远的南非,也只要几千公里,就能运到欧洲,而东亚运到欧洲的海运,也需要一万多公里。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欧洲的制造业不转移到这些地方呢?
原因就在于,欧洲的社民主义思想,早就随着文化相同、语言相通,成为了当地的主流观念了。
也即,你别看这些地方穷,但是欧美的社民主义思想,也在当地形成了政策。无数的非洲穷国搞起了免费医疗,设立了劳工保护制度,制定了各种劳工福利制度,也奉行高福利高税收的阻碍生产的制度。
欧美流行的工会,也普遍流行于这些地区。
我曾经写过一篇非洲各国观念现状的文章。
那么,欧美的企业,本来就想逃脱这种环境,又怎么会再次入坑呢?
而东亚国家,在接受就业转移时,其主要制度是一个有利于生产的制度,现在社民主义者当福利榜样的台湾,也是在八十年代末,才开启了福利制度的建设,而台湾工会势力极小,除了韩国偶尔爆发小型罢工,整个东亚都听不到什么大罢工的声音。
而香港在接受欧美制造业转移时,连义务教育都没有,就更不要提什么其他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工管制制度了。
有人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这完全只是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关系问题,在加入WTO前一年,中国接受的外资,如果去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甚至高于今天的中国。
同样,全球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了WTO,但他们的外来投资都极少。
WTO的本质,是一套白左化、坑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体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各种保护本国企业的特权,实际上是害了这些发展中国家。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除了东亚以外的第三世界,都太烂了。太烂的原因是,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精英,文化与欧美相通,把欧洲的社民主义那一套全部搬到本国去了。
而东亚国家,基本上语言与欧美不通,宗教文化也完全不通,也就是因为这样,欧美那套社民主义对当地的影响更小一点。
资本是稀缺的,全世界可以用于外部投资的资本总量就这么多。
我们假设,南美和非洲、印度、以及当年的印尼、菲律宾,这些地方都与东亚是一样的环境,那么,东亚这个地区,还能得到这么多外来投资吗?
那肯定是优先南美和非洲啊,因为从生产上,从管理上,这些地方都是更有利于产业转移的。
就算是中国改革开放了,你在边际上并不会比其他地方更具备有更多的优势,甚至你改革开放程度更高一点,也吸引不到足够的外资。
在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很多国家可以很快的崛起,是因为全球化带来的投资自由化,使得一个贫困的地区,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大量吸收外来的资本,迅速繁荣起来。
如果失去了全球化,失去了过往欧美两百年资本主义积累的资本,一个穷地方,哪怕无比开放,要靠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积累资本,速度要比现在要慢得多。
所以,很多全球经济学家都很难理解一个现象。
那就是,为什么过去这几十年来,全球接二连三的经济上的当红炸子鸡国家,全部在东亚。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现在的越南。
你说这些国家都是产权保护好吗?当然还有大量的问题,国企、土地管制、法律不健全等等一大堆影响市场的因素,都存在。
但是,资本投资于哪里,是比较而言的,他要看的是他在哪一个地方更能实现利润,更能提升效率,相比较而言,从整体环境来看,东亚远远强于非洲和南美洲。
因此,他们找了一个离本国产业最远的地方来投资,不是因为他们喜欢东亚,而是非洲和南美的社民主义环境,让他们投不下去。
欧美无数百年企业积累的资本来到了东亚,从而驱动了一个又一个东亚国家告别贫困,迅速达成繁荣。
当然,如果非洲和南美,也自由开放一些,也减少社民主义的影响,从长远来说,对世界每一个人都会更好,包括对于中国人。
但就仅从这四十年来说,可以说东亚抢走了本应该投入这些地方的资本,率先繁荣起来。
当然,作为全球第一大意识形态,社民主义持续在横扫全球。
东亚国家也避免不了被影响,只不过因为语言文化不通,影响得慢一点。
今天的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社民主义。整个东亚,也正在快速社民主义化,但还没有到南美和非洲这种程度。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走向了福利主义的道路,经济发展的速度早就在降下来了,甚至号称自由港的香港,都走上了免费医疗的邪路,导致大量排队。
但是社民主义的另一个观念,劳资问题,对当地的影响还不如非洲和南美,制造业虽然在福利主义下逐步面临着高税,但还是有比较优势。
有人说,欧美文化影响大的地方,才是文明之地。错了,一百多年前,欧美流行的是自由市场观念,若是在那时接触到欧美文化,的确可以帮助一国经济的发展。
但近代欧美的主流文化,就是社民主义,越是与之相近文化相同的地方,民众观念越落后。
比如东盟的菲律宾,及以南亚的印度,英语水平都很高,国内的精英主要接受的就是欧美的教育,但印尼、越南这两个非英语国家都在突飞猛进,而印度和菲律宾的制造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那么,东亚的这些优势能继续保持吗?一切取决于观念。
若是全盘接受了欧洲社民主义那一套,也搞起了房租管制,劳工工会、福利主义,工时限制,企业强监管,高税收,那会发生什么?
那全球企业一看,你东亚和欧美也没有什么两样,我何必来你这里投资呢?不仅欧美的企业要跑,本国的企业也要纷纷逃离。
最后就会变成了非洲、印度这种情况,虽然有免费医疗、虽然有严格的劳动法“保护”劳工,虽然有强大的工会,但就是一个字,穷。
当下中国民众的观念,你认为会走到这一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