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漫天霹雳Plus 2025年01月23日 12:08
市场经济的消费者主权机制,有很多可说的。
比如钟睒睒说互联网平台低价竞争,摧毁中国经济这种奇谈怪论。
钟睒睒他自己不压价吗?他压得比谁都狠。农夫山泉就卖两块钱,他还给渠道商各种返利,也是压价的另一种形式。他为什么不言行一致把价格提升到5块?他在水源地建厂,招标的时候肯定选便宜的,而不会选贵的。他公司向上游供货商,也拼命压价,设备、包装物、运输、防腐剂厂商,一切都是他压价的对象,能抠一分是一分。
对于他的下游销售商,以及互联网平台,他就是上游供货商,那么人家也会压他的价。这就是市场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你老钟不能说只准你压别人的价,不准别人压你的价,这就是典型的双标。
当老钟和互联网平台纷纷压价的时候,他们是在为谁压价?
是在为消费者压价。
因为消费者只愿意为一瓶农夫山泉付两块钱,所有生产商、销售商等所有生产环节,就必须把成本压低到每瓶两元以下。老钟你想定价3块,可以,但消费者就立即减少购买,令你的利润下降;一瓶两块的情况下,老钟你要是不把上游采购的成本压到2块以下,你就会亏损;你想向你的渠道商收1块9,渠道商也必然压你的价,否则他们也会赔钱。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消费者只愿意付两块钱,高了我就不买或者减少购买,让你倒闭。
所以这个时候,老钟、互联网平台承担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消费者代言人的角色。
是消费者的评值只有2块,他们作为企业家,就必须服从消费者的意愿,把上游的成本压到2块以下,才能让生产供给得以继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一个不受干扰的自由市场上,企业家购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本身,就是消费者代言人,因为他就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生产;他生产的时候,千方百计压低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样是为消费者代言,他告诉上游生产要素的持有者,消费者就只愿意付这些钱,你卖得贵了,我就不买了,咱谁也赚不到钱。
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能够以最低价格供给的企业家,能以最低的价格供给,是因为他成功地压低了成本,他压低成本的方式,除了向上游砍价,还有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及先进的管理等手段,提升劳动生产率。
掌控了大量资产的成功企业家,就是消费者委托的代言人。他之所以掌控了大量资产,是消费者金钱投票的结果。消费者认为他能够最好地利用稀缺资源,给他们提供最好的产品,所以把金钱投给了他们,让他们掌管大量资产为自己服务。如果他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他的资产就会缩水,甚至被剥夺,他就很快失去企业家这个身份,由另一个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接手。办法很简单,不买他的,转投另一家就行了。
这就是消费者主权,就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民主”制度。消费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筛选企业家,让能以最低成本生产、最低价格供给,也就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最会服务他们的人掌控资产,将那些做不到这些的人淘汰,由此不断提升自己的福利水平。
所以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才真正地具有所谓“公共”属性——如果真的要用“公共”这个词的话。他们不过是消费者授权的资产的“临时代管人”,只有殚精竭虑服务消费者,这些资产才继续属于他们,否则消费者就“六亲不认”,把他们的资产剥夺。
那些国有企业,才是“私人”的。他们没有利润机制的约束,有源源不断的税收补贴,他们才不会像市场企业那样精打细算。消费者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屁,你能任命我吗?你不买我的东西,对我有啥影响吗?我不卖给你,你又能拿我怎样?你跪下来求我还要看我心情好不好。
这些官僚并不拥有企业的财产,只是在任期内临时掌管这些资产,所以他们就会倾向于在任期内榨干这些资产的资本价值,他们会安排七大姑八大姨,恨不得把国企的资产全都搬到自己家里,管它以后盈亏呢,关自己屁事。国企才是私人的,民企才是全民的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作为消费者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也揭示了市场价格的决定原理。
生产,是从生产要素一级一级转化,变成消费品的过程;定价原理,是刚好反过来的,是消费品一级一级传导到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品——从消费品中获得价值,是由于消费品有价值,所以生产要素才有价值;是消费品的价格,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简单说,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
我们可以从农夫山泉一瓶卖两块,然后老钟就一直向上游供货商压价,使其单位成本必须低于两块,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
如果是成本决定价格,那么老钟就根本没必要向上游压价,根本不用精打细算,他也更不用关心税收多高,成本多少,加个利润率,直接卖不就行了?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亏损这回事了。
我们可以做一种设想,比如中药这种消费品。假如有朝一日,所有人都不相信中药了,这种消费品没人要了,结果就是,用来生产中药的设备、以及中医这种劳动力,就立即失去了价值。
一种消费品失去了价值,生产它的资本品,如果是专用要素,无法转换用途,就立即失去了价值。如果它是非专用要素,干啥都能用,那么就必须转换用途,才能获得价值。
同理,如果有一天,农夫山泉这个消费品没人要了,再假如大家都再也不喝矿泉水纯净水了,那么原先用来生产它们的厂房、设备,就失去了价值,要转换用途,就可能会打折扣低价销售,最差的情况就是,变成了破铜烂铁回收利用了。
为什么城市核心区的房产,比其他地方的房产,价格更高呢?有人说是因为核心区的地价高。错了,说反了。是因为城市核心区的房产价格高,所以企业家才愿意掏高价购买核心区的土地。
法国勃艮第的葡萄酒价格高,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价很高吗?也不是。不是因为勃艮第这个地方的地价高,所以勃艮第产的葡萄酒价格高。这里的因果关系恰恰是反过来的,是因为消费者愿意为勃艮第的葡萄酒付出更高的价格,所以葡萄酒生产商才愿意为葡萄园付出更高的地价成本。
企业家,是消费者的代言人,他们在按照消费者的估值,给上游生产要素支付价格。当消费者估值低,他就不能给生产要素付更高的价格,否则他就亏损和倒闭。
那么到底给生产要素支付多少价格呢?
取决于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增加每一单位的各类生产要素,能够带来多少边际价值产品,这个生产要素就值多少钱。由于所有生产都要花费时间,现在财货价值高于未来财货,因此未来产品要对现在产品折价,这就是时间偏好利息。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它能够生产的边际价值产品的折现价值。
当资本供给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用下降,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的边际效用上升。表现出来的就是,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反过来说,当劳动力相对于资本过剩了,这时候劳动力的边际效用下降,劳动者的工资率下降。
所以,最后,还是要来几句扎心的。
劳动力是最原始的生产要素,一切生产,都必须有劳动的参与。它的价格,跟其他所有生产要素一样,都服从统一的定价原理。并没有古典经济学家那种土地产生租金、资本产生利息、劳动产生工资那样的分类——他们不懂边际的概念,因为那是“边际革命”以后的事情——只有消费品(低阶财货)与生产要素(高阶财货)的分类和价格传导机制。
劳动者一直在抱怨收入低,你可能需要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企业家是消费者的代言人,他在代表消费者压价。你的收入低,并不是自己自视甚高的怀才不遇,也不是企业家在剥削,而是因为消费者不允许。消费者觉得你生产的产品就只值那些钱,你生产的边际价值产品就只有那么多,企业家要是给你付的多了,就赔钱了。没有哪个企业家愿意给你开出更高的工资——如果有,你早跳槽了——也已经充分证明,消费者对你的估值就那么高。
你就只值那些钱。这很扎心。然而这却是事实。人要面对现实,而不是沉湎于一厢情愿的幻梦中。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只值这些钱,并不丢人,谁也不是“十全老人”。找到这个根源,才知道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提升能力,更应该比别人勤奋,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再也没有比嫉妒和抱怨更加无用的事。
这告诉劳动者的还有另一层含义。如果你的能力没有提升,增加自己工资、或者更准确地说提升自己实际购买力的办法,是增加资本供应。只有资本供应增加了,即便你的劳动能力并未提升,但是由于技术设备更先进了,你的边际生产力上升了,所以就更值钱了;同时,资本供应增加,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物价下降了,所以即便工资不涨,同样的货币收入,购买力却增强了,你的生活就由此改善了。
现在,你应当已经认清了自己,也认清了市场。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就只值那些钱。在我们能力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要改善自己的处境,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支持市场经济,支持资本积累,收获经济进步的红利。
所以,对一切普通而平凡的劳动者来说,既不要忘记是资本在提升自己的收入,也不要忘记自己同时是消费者,是资本在降低价格,让自己的购买力增加。因此对钟睒睒这种反对市场、反对资本、反对压价的人,都必须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