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原创 古老板 2025年01月27日 06:33
如果一个人想搞流量,最好的路子是当司马南。
刘雯,这位前央视记者,当然是懂流量密码的,她先在炮轰美团压榨骑手与商家,然后被美团告后,开始了悲情表演,连续发了辛苦道歉视频,赢来全网点赞,成为了正义女神。
然而,整个事件,如司马南炮轰联想一样,全部建立在谣言之上。
起因
刘雯:电视节目主持人、当过央视记者,刑法学硕士。
2024年8月,她开始发视频称在使用美团平台上的美团代购(博主称为“美团团购”)商家进行盒马代购服务时,遭遇不愉快购物体验。
此事件经过大皖记者核实结果如下:
这个代购商家的页面显示,该商家在店铺详情页有过公示,称代购价格会比商品实际价格上浮15%,如果最终商家价格超出15%,消费者可联系商家退还。
刘雯所下订单部分中超过了15%的溢价。
美团代购,也是一种平台服务,是由代购从业者为客户提供报价及服务,平台对这个服务过程进行管理。
刘雯等于是向美团平台投诉了代购商家,美团代购平台也已依据代购服务协议对其下线整改,并协调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金额总计14.53元进行了返还。
刘雯此举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既然这个商家承诺了最高溢价,那么,服务的商家违规,自然平台要介入处理,并维护平台消费者权益。
虽然14.53的金额不高,但这依然是消费者主权的体现,美团平台做的也没毛病,等于是封了平台上代购商家的账号,进行了处罚,还退回了超出溢价的金额。
正常来说,我们会认为,刘雯应该感谢平台为她出头,认为在平台上购物的确放心,商家违背承诺马上可以投诉,并且拿到退款,并惩罚了商家,这不就是平台购物的优势吗?
实体店你得找上门去和对方吵一架,还可能没有任何结果。
但是,刘雯的吐槽,却是以造谣形式开始的。
视频中她说,“骗我五六十你才满意”,“多则将近100块钱”等细节与事实完全不符。
此外,刘雯在视频中说支付了运费18元,但商家表示,这些实际距离6公里左右的订单,经商家和平台补贴后,用户实际支付运费为5-8元左右。
订单的详细情况,商家均公开。(图片见原文)
此事是起因,虽然有夸大,但影响也就这么大。
但刘雯接下来的操作,就逐步在升级事件。
炮轰美团
自这一事件后,刘雯开始了炮轰美团。(图片见原文)
不少视频流量非常大,她发现了流量密码。
这其中,关键的一条视频就是上面图片所示的对平台佣金的控诉。
在视频中,她以一份54元的隆江猪脚饭为例,商家最终仅得9.42元。以此指控美团压榨商家。
在这条视频火了之后,美团就采取了向平台投诉和法律行动。
不久后,她的视频下架,账号也被封禁。
美团以刘雯的言论损害了其名誉为由,将其告上了北京互联网法庭。刘雯称自己并未收到开庭通知,最终因缺席被判决赔偿美团5万元,并需公开发布道歉声明。
这一炮轰行为,就是一个谣言,因为美团的在外卖领域的平均佣金大约在4.5%左右,如果扣除对配送费的补贴,还低于4%。
真正让刘雯火遍全网的,是她在宣判后,就开始连续发道歉视频,以反讽的形式来博同情。
在这些道歉视频中,依然采取惯用的手法,断章取议,她没有将判决书上传到网上,而是截取其中的只言片语,试图进一步抹黑对方,来赢得同情。
网上同时,还在这个基础上发酵了另一个谣言:判赔5万,被改成了判赔50万,要求在自已的自媒体帐号上道歉,被改成了要求在人民日报上登报道歉。越说越离谱。
其他的自媒体发现了热点,由此跟进,就形成了一个刘雯事件。
真相是什么?
对于有一定经济学思维能力的人,都不需要了解外卖行业的佣金比例,他只要会推断,就能知道刘雯在造谣。
如果按她所说,美团达成一单外卖交易,就能赚到60%以上的佣金,那么无数家新美团会疯狂进入,美团一年的外卖营业额高达近四千亿。
这么高的毛利,乔布斯都会从墓里爬出来抢美团的生意啊。
中国没有针对外卖平台的行政垄断,谁都可以马上开一家。(图片见原文)
你仅需要9.9买一套源码,花几百租个服务器,就可以上线一个外卖平台。
如果有这么高的利润,这么多大企业,谁不想抢这个市场呢?
事实是,在2015年外卖上线初期,为了吸引更多商户,美团的佣金率仅为1.1%,是纯亏损,因为配送费由美团支付。
随着商户数量增多,佣金率在2019年起超过11%(包括配送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随着配送补贴减少,进一步上升到20%以上。
美团外卖做了四年到2019年底才实现正盈利,佣金收入超过80%要用于支付骑手成本。
在2021年第四季度首次将骑手配送费和技术服务费分拆后,降至4.12%(平均数,不同商家不同佣金,高的6%-7%,低的3-4%),每笔订单佣金平收入也降至1.99元。
也就是说,所谓的美团佣金高,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送一份外卖,最大的成本,当然配送成本,美团收的佣金主要需要支付给骑手,但商家们居然连这个都分不清,一直在炮轰美团佣金高。
骑手们的计费,和出租车计费很类似,三公里内的价格较低,距离越长,价格越高,不同时段的价格也不一样,比如凌晨价格就会更高。
美团仅仅做了一个将技术服务费(佣金)和履约服务费(配送费)分离的动作,那些天天要找美团降佣金的餐饮协会,马上就收声了。
那是否存在一份30元的快餐,商家到手只有10块?骑手到手只有五六块?当然是存在的。
比如以下订单,顾客支付10块,商家到手仅3.16元。(图片见原文)
原因是商家在搞促销。
他自已投入了9元,进行了促销活动。而平台的佣金和骑手的配送费,加起来一共3.63元,骑手的配送费是3元起步,也就是说,美团从这一单当中,最多拿到了0.63元的佣金。
而这个图片上传到网上,用于指控美团佣金高并且无数人痛骂美团,我不得不怀疑中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质量,都教了些什么呀?连这个都看不懂?
刘雯用于污蔑美团的所谓佣金过高的证据,就是来源于这些商家们在网上提供的这一类的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美团上的商家在美团上还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活动补贴,红包膨胀等活动,在扣除这些费用后,他们最后实得就变少了。
因此,刘雯用于指责美团的所有证据,全部是造谣。
她利用的是普通网民根本没有餐饮外卖平台经营经验,再加上近些年司马南引领的反商反资本的舆论环境,她用欺骗大众的方式,获得了个人的流量。
那我们进一步要代替评论区的黑粉问,美团的营销费用这么高,合理吗?
美团的营销费用高吗?
在互联网上的平台玩法,一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竞争特别激烈。
美团这种外卖平台也是如此,只要你愿意投广告,愿意给优惠,马上你就有大量的订单,反过来,你要是不投广告,不参与红包活动,你的订单量马上萎缩。
这对于无数商家来说,这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商家其实无比喜欢美团,因为美团让他们的经营能力跨过了物理边界,原来只能服务于300米内的客户,现在三公里,甚至五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是你的潜在客户。
在城市密集区,这代表着你的潜在客户数量达到了几十万人。
这是美团这种互联网营销平台,赋予企业的价值。在这样的能力加持下,一些小商家,凭借着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订单。
不要看毛利低,但是量大。一些外卖做得好的小店,每一单可能只有2元的利润,但月销量可以达到一万多单,在原有堂食业务基础上,增加了2万元的净利。
同时,按单支付广告费,是更为先进的广告营销手段。在传统时代,你投广告费,根本不知道效果是多少,产出是多少。
但在互联网时代,你能通过流量广告,转化率,客户复购率等几个数据,精确地构建起一套广告投入到利润的通路。
当然,一定有大量的商家是失败者。这是必然的。
在没有美团的时代,餐饮企业倒闭率高吗?不天天城头变幻大王旗吗?他能怨谁呢?怪自已没能力呗。
今天他们一样在竞争中被对手打败,被消费者抛弃。
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已不行的,有了一个美团,无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败的商家就将责任归于美团了,有一个替罪羊,总比怪自已要好一点。
一句话就可以否定他们了,有种你别做外卖啊。
有大量的餐饮企业就不做外卖,凭着口味和价格,一样做得风生水起。
美团是给予商家一个新的选择,一个可能的发展空间,你说他压榨你,一秒钟你就可以放弃这个平台,不就不被压榨了吗?
刘雯事件背后的舆论反思
去年一个山东的老师,就靠造谣美团获得了一波流量。
美团公关的水平太低了。
固然,刘雯这种出身央视的造谣记者、自媒体,给美团带来了负面舆论,但是,热点事件也有他的好处,那就是借着热点,给自己正名。
但显然,美团还是用传统公关路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大众慢慢忘记这件事。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不再是过去的舆论环境了。
不借着热点,将这种污名化处理干净,以后总有无数的失败小商家们不断发起攻击。
这些素材,最终就会变成想成为司马南的各种自媒体手里的工具。
你不要高估中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就算是你把佣金、营销费用、配送费用写得清清楚楚,都一样有人完全看不懂。
哪怕自称为经济学家的马光远这种人,都还在谈公摊取消得好。
舆论就是由一大群,没有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人构成的,只要会煽动,在中国要当司马南,很容易,市场基础好得很。
中国的大企业们,不能光想着赚钱,还要投入一点改善一下舆论环境,传播一点基本的商业知识,否则这样的攻击永无休止。
好的营商环境,是需要主动为之的。